|
匆匆洗了把脸,屠树江教授打起精神,从刚刚结束的学术会议现场走出来。这位在2014年度和2015年度连续两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教授精神矍铄,一双剑眉更显得睿智从容。
小概率 大视野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是基于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系统分析,榜单将一千多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呈现给学术界和公众。入选这样一份榜单,对于多数学者来讲都是一份极具权威的认可。但在屠教授的眼里却仅仅是个“小概率”的事件:“去年,有不少人给我发信息、打电话,祝贺我入选榜单。对于我来说这是个小概率事件,具有偶然性。”他的语调平稳并且缓慢,“今年入选,我认为仍然不排除是个小概率事件。”
在屠教授看来,做研究不在于发表文章数量多少,也并不看重结果如何、得不得到认可,重点是做研究的眼界。“大家关注的前沿问题其实是差不多的,如果不关注前沿问题,自然不会有多少被引用。”而要想成为真正的“高被引”,自然就要在这些领域上有所建树。对于屠教授来讲,就是要率先在前沿问题上开展真正的有开创性的工作:“要关注这个学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找不到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水平就上不去。所以对于做科学研究的人来讲,最主要的就是找这个领域的关键问题。”
“对于科学研究,成功和失败都是常有的事。”曾经有三个月,他每天早上8点进实验室,深夜12点才离开。无法预知的实验结果往往让他的心情跌宕起伏。前一天还激动不已,后一天就仿佛坠入地狱。他形容自己就像在经历一场修炼,境界在提高,而他讲的境界,就是一种看待问题的大视野。“我面对失败想的是如何把这样一件坏事变成好事,总结原因,寻找突破的办法。”
作为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的屠树江,更是把他强调的视野观念带到了工作中。对下属,他希望人人都能提高自己的眼界,这既是要求,更是经验。“科学的视野要高。”他说:“许多年轻老师,可以做很好的助手,但自己做研究却不行。动手能力够了,动脑能力却不行。”这就是视野问题。
正是由于这样的身体力行,现在的化学化工学院成果突出。而在这位和善的院长看来,这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在化学化工学院,无论是研究生还是老师,都在拼命干,形成了勤奋竞争的良好氛围。“这样来看,出成果是正常的,不出成果才是意外。”虽然还是平缓的语调,但掩饰不住的喜悦还是透过脸上的微笑表达出来。
教学梦 育人情屠教授1983年毕业于师大留校工作,学于斯教于斯,30多年的时光,是割舍不了的感情,是解不开的教学情节。
现在屠院长每年还会指导大概十篇的本科生论文,另外担任研究生导师。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同时也把这种教育理念传达给学院的老师们:“大学老师,作为老师的天职就是上课。上课的本领是最基础的,当老师要好好把课上好。当好老师之后再把科研搞好。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他讲自己的教育是“不断设问式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比起灌输式的教育,我是不断地设问。”他的课程都是创新的,不全按教科书来,根据现有的水平,提出科学前沿最热点的问题,让学生拿出方案解决问题。
提起曾经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2014届化学化工学院优秀毕业生傅丽萍,屠院长不无骄傲地说:“傅丽萍不是一个个案,现在的许多学生比她还优秀。”现在学院每年都会有本科生在高级别刊物发表文章。屠教授的话很质朴:“要求所有人都成功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够让一部分人成功,那么这种方式就是成功的,就是一个胜利。”
苦心志 天酬勤谈起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屠教授欣赏他们的聪慧敏捷,夸赞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也提出了问题:如何把这些优点转化成优势呢?他用“薄层层析法”比喻当代的大学生,原理与我们高中时候用试纸测叶绿素、叶黄素的波长相类似。或者通俗地说,同场竞技,100米之内差不多,200米有差距,300之后差距慢慢变大,同是坐在一间教室里,可是人生的未来也可能大不相同。为什么呢?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因为你们太缺少吃苦的精神了。”屠教授坚信:只有用辛勤和汗水才能成就梦想。他希望大学生们能充分利用时光,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偷懒躲滑的人是傻瓜,只有脚踏实地地学知识、做学问,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这也正是屠教授最看重的品质。
他多次提到人格境界,对年轻人的期盼更是如此。“这代人往往过多地考虑自己而忽略他人,其实,奉献高于索取。”任何一种回报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不知道奉献的人永远不受欢迎。就像屠教授自己,虽然工作、科研种种事情繁忙,但每当有年轻老师需要他帮助时,他总是义不容辞。在他的办公桌上,摞着厚厚一沓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书。每一本申报书他都要花十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修改、完善。他笑着说:“年轻人都愿意找我来帮他们修改申报书,我也特别愿意能够帮助他们。”
他还鼓励年轻人多看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但“读书要进脑海 ,如果不深入思考,就‘如入金山空手回’了”。 屠教授引用的这句杨显之《寒酷亭》楔子里的一句诗,表述自己对于读书与思考的态度。“有所思的阅读,才能有收获,就像化学合成新物质一样。”屠院长风趣地打了个比喻。
辛勤的付出与努力成就了眼前这位闻名遐迩、著作等身的学者,在成名以后仍能不忘初心,谦以待人。他的谦虚和淡泊与“中国高被引学者”的殊荣相得益彰,尤显长者风范。令人尊敬的并不只是这样的学术成就,更是朴实的他所散发出的人格力量,“高被引”学者就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 |
|